开栏语杨方配资
\n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这字字千钧的理念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全国的山山水水间生根发芽。年初,重庆市委在“新春第一会”上作出部署: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n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即日起,上游新闻将深入挖掘现代化新重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炼金术”,策划推出《绿水青山炼金记》系列报道,奏响美丽中国建设中“渝”众不同的生态“最强音”。
\n8月14日晚上,首届仙女山青春草坪音乐会在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归原小镇举行,10个乐队(歌手)用24首歌曲,与2000余名游客共赴一场音乐与浪漫的“约会”。
\n首届仙女山青春草坪音乐会现场。
\n今年以来,荆竹村共开展“云上荆竹·月漫仙山”音乐汇活动30余场、“云上荆竹·左邻右舍”音乐会1场、“云上荆竹·深秋里”露营音乐会10余场……40余场音乐盛宴,奏响的不仅仅是游客的热情狂欢,还是荆竹村探索生态资源转化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最美音符”。
\n近年来杨方配资,荆竹村持续践行“两山”理念,通过生态旅游带动三产融合,以“生态保护+创意设计+产业联动”激活自然资源,让这个曾经的“空心村”迎来多重蝶变。
\n筑牢生态根基
\n“生态资源”变“幸福资本”
\n在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重庆市武隆区,旅游业在近30年里始终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武隆区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正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n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荆竹村正是武隆区推进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n地处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域的荆竹村,海拔800米至1300米,森林覆盖率达75%,生态良好,自然资源丰富。
\n“生态就是宝,丢了再难找。”这句朴实的话语被荆竹村写入村规民约,也“写”进了村民心中。
\n荆竹村美景。
\n近年来,荆竹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抚育改造林木2000余亩,修复裸露山体500余亩,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等问题。
\n同时,推广种养循环、生物发酵、能源再利用等生态养殖及粪污处理模式杨方配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均达100%;组建由村党支部书记、综合服务专干、党员群众组成的护林员队伍;建立环保联防制度,安装森林防火、乱倒垃圾预警感知设备20多个。
\n在这里,“生态资源”变为村民的“幸福资本”。
\n推动价值转化
\n“空心村庄”变“就业高地”
\n虽坐拥优质生态资源,但曾经的荆竹村却是典型的“空心村”。因土壤贫瘠、石漠化严重、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融合度低,这里的生态资源优势很久以来都未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n荆竹村。
\n如何让生态资源成为发展红利?荆竹村创新实施“四民兴村工程”人才振兴模式,建成向仲怀院士工作站,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大学等10所高校共建“乡村大学城”,先后吸引2000余名大学生到村实践、20余名专家教授来村献计献策。
\n聚力文旅产业,荆竹村建成“归原茶馆”“芷芯堂”等乡村特色建筑,打造“田园+乐园+庄园”于一体的归原小镇;升级农旅产业,构建“企业+产业+旅游”发展模式,依托“寻梦园”等40余家休闲农业项目主体,发展高山特色果蔬等4000余亩;壮大集体经济,成立全民参股的强村公司,组建“乡宿联盟”,引导40多户农户把闲置房改造为民宿。
\n近年来,荆竹村认证荣誉村民6名、新村民700余名、云村民5000余名,孵化特色餐饮、文旅服务等企业40余家,培养抬石号子、蜡染、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0余名,80%以上的村民吃上“旅游饭”。
\n打造“艺术+生态”IP
\n“贫困山村”变“最佳乡村”
\n走进荆竹村,石墙、灰瓦、木窗等传统建筑元素被刻意保留。在这里,烤烟房被改造为“无有图书馆”、老祠堂变身悬崖餐厅、夯土墙化作老茶社……形成独具特色的“荆竹八景”。
\n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荆竹村组建非遗传习所,建设非遗展览馆,开设非遗手工体验课程,开发蜡染、扎染、竹编等文创产品,打造“武隆山礼”品牌。
\n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原汁原味,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庄持续打造“艺术+生态”IP,用艺术手法让乡村旅游还原生态底色。如今的荆竹村,年接待游客130万人次,综合收入近1亿元,正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
\n航拍荆竹村。
\n近年来,荆竹村获评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重庆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荆竹村“一二三产+旅游”助推乡村蝶变》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归原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n2022年底,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中,武隆区荆竹村成功入选,成为重庆第一个获得该项殊荣的乡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用“以现代创意活化传统乡愁”对荆竹村作出了高度评价。
\n在荆竹村,一条“村民守护生态-生态吸引游客-游客反哺村民”的闭环生态经济链正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n“荆竹村的生态价值转换实践是武隆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武隆区生态环境局局长李尚胤说,近年来,该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下一步,武隆还将探索碳汇交易等市场化路径,完善智慧环保监管体系,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n上游新闻记者 冯锐 郭发祥 实习生 刘语佳杨方配资
钱程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